尊敬的各位教职工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欢声笑语春意浓,迎来学子展鲲鹏,返回校园速行动,校园如意硕果丰。亲爱的三中人,欢迎你们返校归队。今天的如期开学来之不易,此刻,我提议,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伟大的祖国致敬。
春天里,我们共同努力,让我们的校园有生命的气息,拼搏的味道,文明的景象,让我们在三中,人有归处,心有归属。
新学期,新开始,新的一学期,我希望三中的师生是这样的:
相互欣赏,相互成就。人的社会属性注定我们会追逐社会认同感。不确定的时代,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、社会阶层的重构、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,这些新的时代特征都在加剧人们的认同危机,而相互欣赏就是一个基于彼此选择、彼此信任的完美闭环,只有相互欣赏,才能相互成就!
同学们选择三中,是因为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,是因为欣赏这里的同窗和师长,所以才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托付在这里,才相信在这里可以学得扎实、过得充实,面对未来更踏实;老师们选择三中,是因为认同这里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环境,更是因为欣赏这里的学生和同事,所以才愿意“黑发积霜织日月, 粉笔无言写春秋”,才相信在这里可以达成“得天下英才而教之”的教育理想。我们三中的学生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,请老师们走进学生的活动、生活,去欣赏、发现、提升他们的优秀;同学们,你们的老师都曾拥有无数的高光时刻,他们也需要你们的认可、激发。
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,莫名的自负随着表达欲空前高涨。几乎所有人都在拼了命的让自己博学,或者看起来博学。在这种时候,能平和地认同别人,欣赏别人,甚至安静地低下头来学习别人,就显得尤为珍贵了。
仔细想想,讨论热烈,竞相发言的课堂就是精彩的课堂吗?其实真正的学习是“相互学”,而不是“相互说”。以小组讨论为例,很多时候所谓讨论,往往只是自说自话,缺乏让“学习”真正发生的倾听和思考。真正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都能认真地倾听、安静地思考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倾听远比言说重要。只顾自己说,只关注自己,就无法倾听别人,也就无法突破局限,探索未知。
低头是勇气,抬头是底气。新学期,希望老师们能开放自己的课堂,能走进别人的教室,希望大家能调低自己的音量,能倾听别人的心声,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。
相互鼓励,点亮彼此。今天的世界有很多问题,但是不管面临多大的问题和挑战,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动荡,只要人与人之间那份鼓励和关爱还在,一切坎坷就都能迈过去,就有理由相信未来可期。智能时代,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,互联网可以帮助答疑解惑,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、鼓励是机器无法取代的。
鼓励有很多种形式,它可能是一张纸条,一个眼神,一块零食,一顿怒斥……但我们却由此温暖,清醒,振作,重新获得力量和勇气。智能时代,未来教育中有无限的可能,但不变的是师生、同窗、同事之间的爱和鼓励。机器只有芯片,人才有温暖的心,机器有精度,而人有温度。
相互理解,感受温暖。人与人相处最难的是理解,最痛的是误解、曲解。《西游记》里铁扇公主舌根下的一把芭蕉扇,既能让师徒一行在火海中命悬一线,也能熄灭八百里火焰,护师徒西行。这正是“好言一语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三中校园里每一个岗位,每一位师生、职工都有他的位置和价值,不容轻视和否定,都应该得到尊重。
发泄情绪是本能,但尝试理解才是解决之道。理解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,而是在包容的基础上,去异求同。工作中、生活中,不可能没有委屈,自己如此,别人亦然。我们都希望自己被看见,被理解,那么让我们首先做一个能看见他人,理解他人的人。
教职工们、同学们,新学期我们互相欣赏,互相学习,互相鼓励,互相理解,让每一个人都有归处,让每一颗心都有归属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,今天我们在此重聚,是因为边防上有人以无法重聚的牺牲,化作界碑,守护我们。他们是陈红军、陈祥榕、肖思远、王焯冉。他们把青春、鲜血乃至生命永远留在了喀喇昆仑高原,只为寸土不让的誓言。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!”请记住他们!
英雄永垂不朽!
最后,愿我们不负时代,不负英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