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(引领型)大小单双平台官网
主页 > 师生园地 > 师生文章 >
师生园地

师生文章

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——攀枝花三中高2021届教师 贺剑知
作者:贺剑知  发布时间:2018-12-18 17:14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 经历了40年的风雨,从一个无知小孩自然成为了一个中年大叔。既无功名,也无功业,值得庆幸的是,我出生、成长在一个好时代。
        奔波于“穷冬烈风”的求学之路的艰辛、身处“烨然若神人”的同窗之间的尴尬,似乎磨砺了宋濂的心性。儿时生活的艰辛、求学的艰难,并未压垮我羸弱的身体,反倒锻造了我的心智;如今能安心地在三中工作,安适地在攀枝花生活,似乎还得感谢曾经粗粝生活的砥砺。大胆无知小子怎敢自“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?不过借此表达“感谢生活”的“乐观而积极的心态”罢了,当然,顺便呈现一个事实: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
        这让我想起《左传》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熊绎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抚有蛮夷,以属华夏。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的创业故事。当年的楚国先民,就是穿着破衣,拉着柴车,开垦了山坡林地,创建了强大的楚国,提炼了积极进取、革故鼎新、开放融合、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。
        忍受百年屈辱,经历百年奋斗,咱们中国站起来了;冰冻的大地春潮澎湃,单一的思维火花迸溅,咱们中国富起来了。40年改革开放一路走来,中国已然面貌大变。
        斗转星移,转眼间,与中国改革同步、与中国开放同行的三中已经迎来了她四十岁生日。四十个春夏秋冬,历经了创业的艰难,付出了无尽的汗水,书写了三中的辉煌,积累了三中的业绩,积淀了三中的文化。激荡的四十年,值得庆祝,也值得回顾。
        三中应改革而生,三中伴发展同行,三中的草创犹如改革的破冰。三中在荒芜的山坡上奠基,三中老师从全市各学校临时集结,三中的学生曾每天徒步到它校的教室上课,然后又徒步回三中的宿舍休息。
        3年之后,三中学生唐飞顺利考入北京大学,成为攀枝花市第一位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,4年之后,三中顺利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,14年之后,三中顺利成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,24年之后,三中顺利成为领跑攀西,响誉巴蜀的名校。
        40年来,31名学子从三中出发走向北大,40名学子从三中出发走进清华,数万名学子从三中出发,走向世界各地,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,成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见证者,成为大国崛起的缔造者,成为民族复兴的参与者。
        作为三中人,契合了三中的发展,在教育教学上获得了一些体验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。作为应新形势而诞生的学校,契合国家的发展,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        40年后,中国的改革开放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。三中的发展也迎来了重大的突破机会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路上富裕起来了,强壮起来了。三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,实现了自我的价值。然而,行百里者半九十,改革开放之路前途漫长,仍需中国人民以勇锐之气放胆前行。发展之途永无穷期,仍需三中我辈砥砺前行。
        历史证明,国门打开多大,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,改革的步子有多大,中国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大。走改革开放之路,这就是结论。
        破冰年代,筚路蓝缕,改革之路是人民强闯硬趟出来的。正如席主席所言,人类的美好理想,都不可能唾手可得,都离不开筚路蓝缕、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。三中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,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三中人的无私奉献,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三中人顽强拼搏,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三中人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。
        三中是一所拥有无限潜力的学校,攀枝花是一座美丽年轻的城市,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,为了更为美好的明天,作为攀枝花人,作为攀枝花的人民教师,我辈定当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

Baidu
map